理论前沿
理论前沿
骆徽:之江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叁中全会精神|创新科技时代的价值观教育: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
作者:时间:2024年10月21日 08:36阅读:
党的二十届叁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还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时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高效,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在这个时代,科技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因此,如何在科技时代加强价值观教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信息过载现象模糊青年价值观选择
在科技时代,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平台的兴起不仅极大地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同时也导致了信息量过载,使得人们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往往感到困惑和迷茫。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人们难以判断信息的真伪和价值,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所误导。
例如,网络谣言、虚假广告以及极端思想等都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这些不良信息对于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模糊。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因为受到网络谣言的误导,对于社会现实产生了错误的认知,甚至形成了偏激的价值观。《中共中央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因此,在科技时代加强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需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辨别信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科学技术发展挑战伦理道德准则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兴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也带来了伦理冲突。这些技术的发展在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隐私、责任等问题的思考。如何在科技发展中平衡好技术与伦理的关系,是价值观教育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人们开始担忧机器是否应该拥有与人类相似的权利和责任。当机器人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工作和任务时,它们是否应该享有与人类相同的待遇和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伦理的深入思考和讨论。同样,在基因编辑领域,人们也面临着类似的伦理困境。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和改善人类基因,但同时也可能引发基因歧视和滥用等问题。
因此,在科技时代加强价值观教育需要引导人们关注科技发展背后的伦理问题,培养他们的科技伦理意识。我们需要了解科技发展的双刃剑效应,认识到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也要关注人类的价值和尊严,遵守伦理道德准则。
(叁)传统教育方式缺乏教育创新手段
传统教育环境下,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过于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和技能培养,往往存在着价值观教育与学科知识教育脱节的现象,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这种教育环境的脱节现象对于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构成了障碍。在科技时代,这种脱节现象更加明显。学生往往被灌输大量的科技知识和技能,但缺乏对于科技背后的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这种片面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缺乏对于科技发展的全面认识和理解,也容易导致他们在面对科技问题时缺乏道德判断力和责任感。
因此,加强价值观教育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将价值观教育与学科知识教育相结合。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和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技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科技与人文互融
(一)培养科技伦理意识
《中共中央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越来越依赖科技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这导致了人们对科技的过度依赖和对传统教育的忽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科技知识的灌输,而应深入整合科技与价值观教育。这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将科技知识的学习与价值观的培养相结合。通过引入科技手段于课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科技工具,让学生在互动和实践中探索科技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融入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此外,开发科技教育软件和创建科技教育平台也是有效整合科技与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它们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机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问题。科技伦理问题的日益凸显,使得我们必须在科技时代加强价值观教育,注重培养科技伦理意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教育中加强对科技伦理知识的普及,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伦理问题和挑战,从而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更加理性、更加负责任。开设科技伦理课程、组织科技伦理讲座以及开展科技实践活动,都是培养学生科技伦理意识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科技伦理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科技伦理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挑战。
(二)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在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日益普及的时代,媒介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因为这不仅仅是对于如何使用媒介,更是对于如何理解和评价媒介内容,以及如何根据媒介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只有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人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信息环境,阐释和传播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在信息社会中获得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此外,媒介素养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人们的媒介素养水平,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媒介素养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媒介的特性和功能,培养他们的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辨别信息真伪,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同时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通过开设媒介素养课程、组织媒介素养实践活动以及推广优质媒介内容,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媒介的特性和功能,培养他们的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媒介素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媒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功能和作用等方面的知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媒介的本质和特点。媒介素养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更好地掌握媒介的使用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优质媒介内容的推广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媒介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媒介内容,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
(叁)强化网络道德教育
科技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道德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价值观,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引导人们文明上网、健康上网,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已经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必须强化网络道德教育,让人们能够在网络世界中做到既能自我保护,又能正确对待网络道德规范。
首先,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网络道德规范,设定网络行为的底线和红线,让人们在网络中有所遵循,避免出现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通过学习相关的网络道德知识,对网络道德规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遵守相关规定。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活动,让人们认识到网络道德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开展网上模拟演练、主题讨论和演讲比赛等形式,吸引人们多方面思考,让他们认识到网络道德对于构建和谐网络环境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通过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讲座、网络安全技能培训等活动,让人们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掌握网络安全防范技能,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
(四)推行多元文化教育
《中共中央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多元文化理解对于科技时代的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随着跨国交流、国际合作的不断加强,跨文化交流能力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素质。因此,为了能够培养人们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包容性,我们需要加强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包容性,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对于学校来说,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在学校课程中推广多元文化教育、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来实现这一目标。
在课程设计方面,可以增加多元文化课程的比例,将世界各地的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同时,可以引入国际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鼓励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亲身接触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方面,学校可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让他们了解国际形势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例如,可以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竞赛,让他们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和文化。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志愿者活动和文化交流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包容性。让学生接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科技与人文成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促进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融合。
总而言之,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因素。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是推动全面发展和培养具备创新思维、良好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这种协同不仅关乎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更关乎个人品格、价值观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作者介绍:骆徽,复旦大学哲学博士,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课题信息:本文为2023年浙江省“十四五”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自然辩证法》培养“创新意识”的工程教育模式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关链接:丑迟迟辫蝉://尘辫.飞别颈虫颈苍.辩辩.肠辞尘/蝉/迟0驰别骋测奥7-颈丑叠苍贵蹿辫70箩飞1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