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马院 >

首页

媒体马院

之江策:【笃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的成功密码: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擘画

作者:时间:2023年02月27日 09:17阅读: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这段论述充满着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智慧,重点强调了新时代需重点处理好的几组具有全局性、整体性、关联性的重大关系,拓展和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进一步拓展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和系统擘画,也是对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深刻阐明了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路上,道路行稳致远的成功密码。

01  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

“顶层设计”这一概念源自系统工程学,是指从系统的全局和高端出发,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事物,把事物看作是联系的、发展的内在统一体。后来人们把这一理念引入社会科学领域,意在强调统筹内外政策和制定国家发展战略要突出整体思维。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在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东方和西方的交汇融合中立足中国国情、反映人民意愿、扎根中华文明沃土形成的新版。中国式现代化既然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前行中必然会经历惊涛骇浪、遭遇各种风险,这就要求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加强顶层设计。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任务,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目标,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基本特征、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并进一步强调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以及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要目标任务。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 “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诸多领域,事关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诸多环节,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和诸多层面之间纷繁复杂、彼此交织在一起。

因此,应对风险挑战要做到胸中有数,谋划宏图伟业要做到了如指掌,特别要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树立发展的眼光、开阔全面的视野加强顶层设计。要深刻认识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中国之变,聚焦全球性经济复苏乏力、生态环境恶化、地区冲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棘手问题,牢牢把握现代化建设事业上的重大原则,不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没有先例可循,在改革总体上还表现出“浅层次”、“碎片化”和“非均衡性”的特点,因此,要通过谨慎的实践方式去“摸着石头过河”。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因此,在实践中应大胆探索,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决不能坐以待毙、墨守成规。

当然,“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要进行整体的、综合的“顶层设计”,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高效推动改革,完善改革的整体思路。另一方面,改革又要敢“啃硬骨头”、“涉险滩”,要循序渐渐,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方式摸索前行,通过试点工作,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在顶层设计的逻辑框架内“摸着石头过河”,大胆探索中“趟出一条新路”,然后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再去指导实践。社会制度是现代化变革的关键力量,只有不断完善社会制度,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才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02  正确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

战略和策略,实际上就是工作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整个人类社会存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类活动,正确处理好战略和策略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处理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只有对某事物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制定科学的战略和策略。因此,科学谋划战略、正确制定策略,才能理清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统筹推进好各项工作。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一方面,好的策略需要在战略指导下制定。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实事求是、立场坚定,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了解当下实际,从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出发,站在整个国家和人类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进行前瞻性思考。要立足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对事物发展的方向作出科学研判,进而掌握事物的本来面貌,在前进道路上能够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对关系我国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提出解决的整体思路和框架,最大限度化解风险,推动改革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科学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战略是宏观的,管全局和长远的。策略要讲究斗争艺术和方式方法。特别是对改革中的关键领域、重点任务、先后顺序作通盘考量,针对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的许多“短板”,要切中要害、精准施策。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具体部署工作任务、推进各项工作展开,要秉承“国之大者”的原则,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最大限度减少改革的盲目性、随意性,同时又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通过政策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战略赢得主动。

03  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马克思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批判的同时,也为落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进行了探索,为社会主义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方法借鉴。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既然是“现代化”,就要符合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既然是“中国式”,就要合乎中国的自身特色。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僵化的,而是在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人类文明先进成果,以及西方现代化建设经验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那么,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要守好老祖宗的“根”和“魂”,另一方面又要创马克思主义之“新”,也就是坚持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正确处理好坚持与发展的关系,也就是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

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要立足“不变”,在创新和发展中坚持,做到“守正”。中国式现代化“守”的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按劳分配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上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本”和“源”,能够确保中国在民族复兴大业上不犯颠覆性错误,让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要立足“变”,在坚持中求创新发展,做好“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必然面临许多复杂的难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处于决胜的关键期,中国式现代化必然随着变化的实际不断发展创新,才能为现代化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为积极应对新时代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启了中国强军和大国外交新局面,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科学回答了“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中国之问、人民之问”,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华章。

04  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公平要以效率为前提,效率要以公平为保障。离开效率的公平只能是空想,脱离公平的效率只能导致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可以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相得益彰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标志。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在经济上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在政治上更加谋求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文化上更加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在社会上更加追求公平和正义、在生态上更加谋求绿色和美丽。那么,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抓住社会的主要矛盾,大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特别是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求坚持市场经济和公有制的辩证有机统一,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就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挥公有制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好资本逻辑的作用,充分发挥资本的“文明面”,高效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合理控制资本无序扩张带来的贫富分化、生态环境破坏等负面效应,保障社会的整体利益,解决社会的不平衡性、非公平性发展问题。

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克服传统社会主义的羁绊,又要彻底摆脱西方现代化的“市场万能论”,让市场经济的长处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势结合起来,把追求对财富的增长转移到对人自身发展逻辑层面上去,解决好“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独有难题,在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真正落地。

05  正确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

秩序代表着社会的有序、和谐与稳定。维持良好的秩序,主要靠法律制度来规范,运用道德来约束。活力象征社会的发展性、持续性,是人类创造能力迸发和个人才智充分展现的重要舞台,是衡量社会前进动能和人类文明延续的重要指标,激发社会活力,关键是通过改革创新为发展注入动力,通过分配公平为经济注入活力。

正确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关键在于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实现发展和安全的有机统一。一般来说,发展与安全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安全的环境、稳定的秩序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没有安全的环境、稳定的社会秩序,持续性的发展难以顺利实现。同样,发展是安全的保证,要以发展促安全。如果社会没有了发展、制度缺少了创新,人们就缺少前进的动力,工作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人的自我价值就难以实现,社会就会陷入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怪圈”。既要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运用发展成果来夯实国家安全的基础;又善于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让社会主义的中国既活力四射,又和谐稳定。一方面,要统筹好发展的问题。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现代强国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社会制度,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竞相迸发,特别是完善各种机会公平、分配公平的激励机制,让“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各生产要素充分涌流,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为社会安全稳定增添“筹码”。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安全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06  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历史经验之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实际,坚持走自己的路,自力更生的实践成果。中国式现代化虽然符合现代化的国际潮流,但并没有效仿西方现代化模式,也根本区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因而呈现出符合自身的特色。

首先,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源头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是在内外因素的压迫下被迫卷入现代化的浪潮;其次,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看,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仿效欧美”——“以苏为师”——“自身探索”叁个阶段,由此经历了“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转变为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又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转变。最后,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结果看,每当中国在前进道路上遇到各种困难,都要靠中国人自己解答,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现代化的多次选择和转变都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不是偶然发现的、不是主观设想的,也不是照搬照抄的,而是最具中国国情的、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

中国式现代化在选择的过程中借鉴吸收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但是这种吸收是一种“扬弃”,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以己为主、为己所用”的过程。中国式现代也是在遵循中国具体实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过程中,不断彰显自身特色,形成了“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历经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中自主探索出来的。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当前,世界正处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之间的关系深度融合,日益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可以说,机遇和风险并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树立开放的思维和全球视野,把中国的发展置入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的第一站就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发出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明确信号。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树立全球性思维,以开放的眼光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要科学把握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以合作共赢取代零和博弈,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寻找利益的汇合点;要摒弃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理念,实现“求同存异”;要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统一起来,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利益统一起来,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内外联动,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中国式现代化助力民族复兴伟业,拓展人类命运发展空间。



作者介绍:

张海波,法学博士,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温州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在《社会主义研究》《学术论坛》《广西社会科学》《黑龙江社会科学》《温州日报》等发表学术报刊20余篇。

任惠宇,法学博士,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温州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项目名称:本文系2022年度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温州大学研究基地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的原创性贡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链接:丑迟迟辫蝉://尘辫.飞别颈虫颈苍.辩辩.肠辞尘/蝉/丑46滨肠579补濒耻辞翱2尘颁97翱测谤础

友情链接

校内链接

重点马院

政府机构链接

常用资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