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马院
温度新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能与不能
作者:时间:2024年07月26日 21:36阅读: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指明,“育人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因此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刻不容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育人与育才的有机融合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始终追求的目标。如何在协同育人的动态过程中达到育知与育德相统一的标准,有效释放课程思政的教育功能,达到协同育人行稳致远,进而有为的目的,是当今课程思政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定方向。
一、增强协同育人观念,不能偏颇认知协同育人使定义单一化
党中央印发多项有关课程思政文件,做出协同育人重要决策部署,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普及,但社会各方在对课程思政认知上仍存在滞后性,对其看法及定义存在单一化倾向。在传统教育观念中,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绝对主体被人们所熟知,家长与社会各方在教育过程中难以意识及起到应有作用,人们普遍依赖高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合力意识淡薄,难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深入推进思政理念的广度与深度。
因此,要坚持学校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家庭与社会为辅,共同促进学生全方位健康发展。学校作为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教育教学的同时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身心发展、学业情况等,并及时与学生家庭反映,落实家访制度,教师与家长密切联系,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校外学生的一举一动,积极提供实践基地资源,扩展学生实践课程,共同扣好学生成长的每一粒扣子。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清晰意识到双方的互补性,即便双方在教学目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不同,但本质上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都是为国家培育高素质人才。在专业课程中促进思政课程润物细无声地正面影响学生思维,共同致力于全面育人,实现二者之间的共同配合与双向奔赴。
二、把握协同育人运行,不能模板操作协同育人使课程套路化
思政课程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课程,基于对人的全面发展规律,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严肃性与政治性,关乎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民立场,而在现实教学与科研研究过程中,高校存在严肃性与政治性未充分显露的问题。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教师教学形式陈旧,未意识到及时更新课件和善于运用新型教学软件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模板化显着,没有真正深入学生的思想;同时也存在教师注重完成工作量状态,满足吃老本的现实,没有及时了解国家及思政领域的前沿探究,缺少科研意识与能力,难以对思政领域建设做出实质贡献。从而在现实中引发思政教育落后的状况。
故专业课教师需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设计多元化,强化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挣脱模式化教学的思维定式。通过围绕雨课堂、课堂派等新媒体平台,课外分享学习资源,课上通过实时讨论与视频观看等方式,拓宽教学模式,使思政课程生动化,不拘泥于书本理论内容,调动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伴以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叁下乡”、探寻红色实践、志愿活动等,在实际中悟真知。教师自身多角度、多渠道研究思政内容、充实自我资料库,及时改良自己拥有的思政知识,时刻跟上思政领域前沿内容,提高科研意识,杜绝守旧思想。
叁、深入协同育人内容,不能片面要求协同育人使实绩表面化
课程思政在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进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具有实际作用,但目前部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欠佳,存在“硬融入”“表面化”等现象,学生在听讲过程中难以理解透彻,对讲授内容一知半解,从而易产生抵触心理。
新时代社会多元思潮的冲击中,国际与国内思潮交汇,对尚在形成理想信念的学生来说,容易产生迷茫与彷徨,进一步影响高校思政课程的实效性;同时一些高校教师也产生追求其他学科领域的建树,在实际教学中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一笔带过的问题,将重心放置于其他学科的专业内容上,没有把握好主要矛盾;而部分高校甚至在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时,受历史传统、办学方略、师资力量等的限制,而将法学、行政管理等其他学科的师资力量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导师队伍存在思政课教师队伍针对性不强、素质不高、重心偏移的现实状况。这些问题无一不导致了协同育人结果的形式化。因而要求高校提高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程度,在建设课程思政体系与教师队伍时,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教师队伍,积极关注和协调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结合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状况,确保课程思政在教育中发挥主渠道作用。教师在教学实际中运用启发引导式教学,能够以自己的真情怀、深情感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教育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新时代教育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需要高校与教师充分发挥育人使命,协同社会各界,深入挖掘课程中思政教育资源,使协同育人观念认知进一步深入,课程展示多元化,成效更加显着,真正全面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担负起引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使命担当。
作者:何佳如 刘彦茜 陈奕洁
作者单位: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本文系2023年国家创新训练项目“大思政课”背景下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研究(202310351006)、温州大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探索(闯奥齿颁2023021)的部分研究成果。】
相关链接:丑迟迟辫蝉://飞诲补辫辫.飞锄谤产.肠辞尘.肠苍/飞别苍诲耻贬52/飞别苍锄丑辞耻丑补辞顿别迟补颈濒?补辫辫滨诲=38&补尘辫;尘别迟补顿补迟补滨诲=100016510&补尘辫;蝉颈迟别滨诲=厂冲奥顿齿奥&补尘辫;迟别苍补苍迟滨诲=罢冲骋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