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首页

学院新闻

罗山读书会第五期活动如期举行

作者:卓高生时间:2012年04月05日 13:49阅读:

2012329晚,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罗山读书会第五期活动在北校区行政楼227会议室如期进行。本期读书会由卓高生博士就其博士学位论文《当代中国公益精神研究》做主题报告。读书会正式开始之前,孙邦金博士首先宣读了吸收新成员周莹、欧阳爱权的决定,并为新成员介绍了读书会各位同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映红教授应邀出席,并与读书会成员合影以志纪念。
卓高生博士就当代中国公益精神的问题做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从狭义的“公益”来看,公益主要是公益主体以非政府的形式进行的、具有非营利性、非强制性、救助性和社会性的一切活动的总和。因此,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是对社会公意的一种反馈、积极作为和达成。卓博士并就论文的核心概念做了界定,指出公益精神就是公益主体基于一定的关怀和利他意识,受主体偏好影响而面向特定社会群体或人类发展共同关注问题的行为的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念和人格品质,包含社会责任感、团结互助意识、参与精神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公益精神是现代公民人格健全的吁求公益精神的本质是一种道德精神;公益精神的指向在于公共关怀。公益精神的价值可做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方面的划分。为公益精神的发展找到理论上的溯源是公益事业发展的文化基础。因而,报告也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益精神、西方公益精神的历史嬗变做了理论上的梳理,分析了现代公益与传统慈善之间的关系。
卓高生博士指出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是当代中国公益精神生成最基本的现实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个体主体性的公民,因为民间性社会自我保护(公益精神缘起的动因)、利他的价值取向(公益精神的动力)、意义世界的搭建(目标指向)等方面的原因使公益精神在当代中国扎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益精神具有一般性的时代特征,更有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特点:第一,独立经济主体的功利伦理是公益精神兴起的基础;第二,共同富裕是公益精神的现实指向;第叁,生态文明是公益精神的扩展;第四,“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理想是公益精神的升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孕育着的公民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合乎规律的现代社会形态。但目前中国公民社会呈现出“自发性与人为性、民间性与官方性、自主性与依赖性、分离性与合作性相并存的状况”。而现代公民的公益精神培育是公民社会兴起与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公民社会则是现代公益精神的生成与普及的现实社会母体。卓博士指出公益精神与公民社会的同源互构,一方面,公益精神是公民社会建设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公民社会是公益精神的载体。

友情链接

校内链接

重点马院

政府机构链接

常用资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