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我院张小燕教授:重构金融机制 温州村镇银行“破茧而出”
作者:办公室时间:2013年02月27日 13:02阅读:
上周五(13日),央视财经频道主办“探路温州金融改革”高峰论坛,金融官员、公司人士、银行高管和国内学者,就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进行研讨。
这也是继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本月9-10日周小川行长率人民银行调研组到温州之后,由官方、民间人士共同参与的集体“思维碰撞”。
在会上,村镇银行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数量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机制。”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表示,改革要建立一个市场体系机制,使这种机制能够适合经济的发展。他透漏,在条件符合下,一两家小贷公司今年有望转为村镇银行。据悉,目前温州现有30多家小贷公司,计划3年内建立120家。
今年拟建一两家村镇银行
事实上,自1980年全国首试利率浮动改革至今,温州这个被誉为“中国改革的麦加”城市,一直为金融改革左冲右突。
张震宇认为,30年来,温州明显感觉到,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相滞后。目前,温州正规金融发展和民间金融之间存在断层,而填补这一断层需搭建3大平台,即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小贷公司”)、村镇银行、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和民间资本管理中心。
小贷公司转为村镇银行,须银监部门审批获准。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行长吴国联认为,村镇银行吸收公众存款,要求非常高。因此银监部门至今,就小贷公司转为村镇银行,具体地条件、规定还没有执行,现在条件还不具备。
张震宇说,银监会两年前已就小贷公司转为村镇银行出台相关办法,必须由一家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3年的盈利水平以及不良率等要求;要有很强的管理团队。 根据相关规定,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者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
“发起不一定是主发起,”张震宇说,小贷公司能不能作为“主发起”,直接转为村镇银行,“这是银监会要探讨的事情”。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银行作为规范金融机构,在资本、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方面,都能达到一定水平。正因如此,发起人和主要股权,落到传统一些金融机构,而其他民间资本进入的积极性,可能就会受阻。
这必须要求温州突破现有规定。
刘元春认为,简单呼吁降低门槛,在村镇银行等方面做出一系列改革,结果并不会很好。“你自己有大量实业,而同时你在吸存又在放贷,这里面有很多利益相关体,怎么才能使相互之间的利益风险,不会转嫁给一般居民,这点非常重要。”
重构人才、信用两大体系
温州瓯海恒隆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黄建勤说,如果对小贷公司“负债率”规定有所突破,他愿意继续做下去。否则他会考虑转为村镇银行,毕竟村镇银行规定负债率高许多。
据悉,小贷公司负债率规定为100%,而村镇银行可以吸收存款,放贷规模受资本金的限制较小。
新中国第一家私人钱庄的主人、温州方兴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培林认为,小贷公司只放不存,村镇银行有存有放,概念不一样。他认为,小贷公司也完全可以做的很大。财经评论员叶檀也认为,小贷公司有什么不好!不要流着口水盼村镇银行。
在张震宇看来,办得好的小贷公司,可以转为村镇银行。据了解,这在政府层面已经形成共识。
不过,让张震宇最担心的,不是机构形式和渠道,而是温州“人才”问题。他认为,目前人才是温州所有金融机构一大弱项,“小贷公司总经理由银行人士担任,所以才能办得健康;但要转为村镇银行,就完全是两回事,银行要求更高。”
“我们要建设硬件,不要忽略软件,”温州大学教授张小燕认为,温州金融改革不光要重视机制平台这些“硬件”,更要恢复好温州的信用、创业精神这些“软件”。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认为,逐渐进一步放松管制,推进金融改革试点,鼓励建立多元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最终帮助公司解决融资难和投资难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温州金融改革序幕在民间借贷危机中拉开,我们更需要审慎,但是不等于不要监管,管制不等于监管。他认为,温州重要在于重建信用体系,在稳重完善的信用体系和社会信誉里面,才能推行各项改革。
友情链接
校内链接
重点马院
政府机构链接
常用资源链接